Please wait a minute...
  •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论著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屏障失功能与炎症反应 
    杨军,顾元龙,姜东林,张峰,钱毅,李建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01
    摘要     PDF(3212KB)

    目的 探讨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屏障功能障碍与机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入选本研究的46 例SAP 进行研究。在入选后第1 天、第3 天、第7 天和第14 天测定患者内毒素水平,尿液中乳果糖与甘露醇之比(L/M),D- 乳酸盐含量,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10 水平。结果 早期SAP(最初的14 d 内)患者的内毒素含量、L/M、D- 乳酸盐浓度及TNF-α、IL-6 和IL-10 均降低。至第14 天均降至最低水平,与第3、7 天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 0.01)。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分析发现肠屏障功能指标(内毒素含量、L/M、D- 乳酸盐浓度)与炎症因子(TNF- α、IL-6 和IL-10)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 < 0.01)。结论 早期SAP 患者存在的炎症反应与肠黏膜屏障失功能有直接相关性。重视早期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是有效治疗SAP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胰管直径等因素选择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陈一帆,刘巍,花荣,孙勇伟,吴志勇,施维锦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02
    摘要     PDF(747KB)

    目的 评价根据胰管直径等因素选择的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胰管直径≥ 3 mm 的患者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胰管空肠吻合组,120 例);对于胰管直径< 3 mm 者,进一步比较胰腺残端与空肠管径的直径大小,若胰腺残端较粗大,且大于空肠管径者采用改良Child 胰肠吻合(改良Child 胰肠吻合组,80 例),若胰腺残端直径小于空肠管径者选择捆绑式胰肠吻合(捆绑式胰肠吻合组,105 例)。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胰管直径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5),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胰腺残端直径明显大于捆绑式胰肠吻合组(P< 0.05)。本组研究总体胰瘘发生率为11.1%(34/305)。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胰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消化功能异常、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2.78,1.16,3.75,1.94,F =2.13,P > 0.05)。结论 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可以根据胰管直径、胰腺残端直径及空肠管径合理选择不同的胰肠吻合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基础研究
    空肠黏膜剥离双荷包缝合套扎术预防PD术后胰空肠吻合口瘘 
    李学春, 何文聪, 鲁成军, 何静波, 彭小伟, 田育森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03
    摘要     PDF(10321KB)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胰肠吻合的一种新方法—空肠黏膜剥离双荷包缝合套扎+吻合口中央胰腺上下缘缝扎法,以及其预防术后胰空肠吻合口瘘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科共收治PD术患者65例,胰肠吻合均采用空肠黏膜剥离双荷包缝合套扎+吻合口中央胰腺上下缘缝扎法,分析此吻合术式的可行性、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发生胰瘘2例,发生率为3%(2/65),分别发生于术后第7、12天,经用生长抑素(善得定或施他宁等)药物3周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无胆瘘、肠瘘及大出血等重大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空肠黏膜剥离双荷包缝合套扎+吻合口中央胰腺上下缘缝扎法,在胰肠吻合中可行性强,方法简单,疗效可靠,胰瘘发生率低,有明显的临床优势,有很好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ACE后二期手术治疗小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研究 
    张贵军,吴胜东,孙勤学,张谢,叶桦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04
    摘要     PDF(3187KB)

    目的  探讨小肝癌破裂出血行TACE后二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1例小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先行TACE治疗,并于1~2个月后行手术切除(联合治疗组);同时以18例小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手术切除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围手术期输血量、住院病死率、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率和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均为100%,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围手术期输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天数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病死率和生存率无差异(P>0.05)。结论  TACE治疗后二期手术治疗小肝癌破裂出血虽然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更具安全性,是临床值得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评价 
    武金才,李灼日,周开伦,唐荣,谭声义,王鲁,任宁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05
    摘要     PDF(3145KB)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科行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42例肝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原发性肝癌35例、肝血管瘤5例,肝炎性假瘤2例。术式:左外叶切除(II,III段肿瘤)19例、左半肝切除(IVa,IVb段肿瘤)5例,V~VII段(V~VII段肿瘤)部分肝切除18例。手术时间30~290 (90±30)min,术中出血30~1 000(350±80)mL,术后引流量为20~150(64±15)mL/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5 d,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第2~3天,2~3 d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总住院时间5~12(8.5±1.7)d。未发生胆漏、大出血、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全组无死亡。随访35例肝细胞癌12个月以上,其中l例术后6个月、2例术后10个月出现肝内复发,其余均健在,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腹壁戳孔种植性转移等。结论  肝脏II、III、IVb、V~VII段的肿瘤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短期随访效果良好,其他部位的肿瘤如遇操作困难可视情中转开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球加碘化油栓塞治疗肝癌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 
    张军喜, 李发中, 柴健, 马颖辉, 董玮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06
    摘要     PDF(770KB)

    目的  观察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化疗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1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碘化油栓塞组(单纯组,n=44)和微球加碘化油联合栓塞组(联合组,n=57),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缩小率、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术后不同时段的累计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平均治疗(3.11±1.06)次,少于单纯组(4.25±1.4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P=0.001);两组术后6、12、24个月肿瘤缩小总有效率分别为71.9%、75.0%、70.4%和72.1%、64.9%、57.9%,联合组12、24个月瘤体缩小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时联合组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热、肝区疼痛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x2=6.381,P=0.009);联合组和单纯组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8.25%、84.21%、47.37%和97.73%、86.36%、54.55%,经Log-rank检验,两种治疗方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36,P= 0.188)。结论  PVA微球+碘化油联合栓塞治疗HCC效果好,但造成肝功能损害较严重,应注意栓塞剂的用量及肝功能的保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抑癌基因GSTP1、p16、RIZ1、RASSF1A异常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黎焕,姚琪,曾志峰,林云,江勇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07
    摘要     PDF(4201KB)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中的GSTP1、p16、RIZ1、RASSF1A 4种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技术,分别检测35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肝组织中4种候选抑癌基因(GSTP1、p16、RIZ1、RASSF1A)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肝细胞癌、癌旁及正常对照肝组织中检测到GSTP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分别是57.1(20/35),25.7%(9/35),0%(0/20);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是54.3%(19/35),37.1%(13/35),0%(0/20);RIZ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是68.6%(24/35),14.3%(5/35),0%(0/20);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是88.6%(31/35),74.3%(26/35),10%(2/20),其中癌组织中GSTP1和RIZ1基因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P<0.01)和正常对照肝组织(P<0.01),癌组织中p16、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率高于癌旁组织,但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肝组织(P<0.01)。在肝癌组织中肿瘤有包膜侵犯者GSTP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包膜侵犯者(P<0.05);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肝癌患者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的比率要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P<0.05);而RIZ1、RASSF1A与临床病理资料间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Z1、GSTP1基因甲基化状态具有肝癌特异性,或可作为临床肝癌辅助诊断的分子标记物。慢性HBV感染可能是导致p16甲基化而失活的原因,GST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肝细胞癌的侵袭性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王友清,毛魁,杨晓平,金仁国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08
    摘要     PDF(605KB)

    目的  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院近6年来行肝切除术的21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引起感染并发症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7例肝癌肝切除病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并发症分为感染组(n=33)与非感染组(n=184)。33例中,手术部位感染15例(占45.45%)、肝脏周围感染4例(占12.12%)、远处部位感染14例(占42.42%);术后死亡3例(占1.38%)。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6,OR=2.564)、糖尿病史(P=0.02,OR= 1.996)、手术时间(P=0.005,OR=2.237)及胆漏发生率(P<0.001,OR=7.325)是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糖尿病史、手术时间及胆漏发生率是影响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K506对肝移植术后血脂影响及高脂血症和GNB3基因C825T多态性的关系#br# 
    吴存造,廖毅,杨亦荣,郭勇,孙贤斌,陈必成,夏鹏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09
    摘要     PDF(945KB)

    目的  研究不同FK506血药浓度对肝移植术后血脂的影响及术后高脂血症发生与GNB3 C825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将58例乙肝后肝硬化肝移植患者依据FK506浓度分为高浓度(A组)和低浓度(B组),统计患者肝移植术后1、3、6、12个月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的水平,评价FK506浓度差异对术后血脂的影响;并利用快速的序列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方法,检测人GNB3 C825T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GNB3 C825T多态性与肝移植FK506治疗后高血脂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组内术前与术后1年的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P<0.001,B组P=0.049),而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P=0.060,B组P=0.436)。两组术后1年的TG水平差异显著(P=0.002),但两组高血脂发生率及TC水平差异不显著(P分别为0.207和0.317),GNB3 C825T多态性与FK506治疗后高血脂发生率相关不显著(P= 0.91)。结论  FK506影响肝移植术后TG的水平并与其浓度正相关;术后1年高脂血症发生率与FK506血药浓度不显著,与GNB3 C825T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也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方必东, 王毅, 陈晓晶, 陶元萍, 许崇永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10
    摘要     PDF(7867KB)
    目的  探讨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超声检查,10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结果  15例中,单发病灶9例,多发病灶6例。影像学特点:肝内单发、多发及弥漫性结节或肿块,边界多清晰,病灶内或周围可见丰富血管影。超声以低回声为主,也可为高回声或混杂回声,多普勒超声检查示病灶血供丰富。CT平扫呈低密度灶,伴有斑点、斑片、条索状钙化。增强扫描示小病灶动脉期均匀明显强化或环行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大病灶动脉期边缘呈环形及花瓣样强化,延迟期持续向心性强化,中心区域可见条索状血管样强化及未强化区域。MRI表现为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混杂出血、坏死及迂曲流空血管。结论  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超声应作为筛查和随访的重要手段,CT和MR对早期定性诊断有帮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弥散加权成像及增强扫描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王成达,吴文娟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11
    摘要     PDF(6185KB)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结合增强扫描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56例胰腺占位性病变的MR DWI及增强表现,所有病变均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包括胰腺癌19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浆液性囊腺瘤7例,假性囊肿5例,囊肿16例。结果  胰腺癌增强早期低于周围胰腺实质,延迟期呈等高信号,部分周围组织受侵犯;黏液性囊腺瘤分隔轻度强化,浆液性囊腺瘤延迟期呈星芒状强化;假性囊肿及囊肿无强化。在DWI上,胰腺癌多呈稍高信号,黏液性囊腺瘤囊腔呈高信号,分隔呈等信号,浆液性囊腺瘤呈明显均匀高信号,假性囊肿及囊肿呈低信号。黏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囊内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假性囊肿与囊肿囊内ADC值(P<0.05),胰腺癌病灶内ADC值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  MR DWI在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转移癌:CT表现及临床分析 
    苗永兴,陈忠达,于骞,马周鹏,王春,朱建忠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12
    摘要     PDF(6157KB)

    目的  分析胰腺转移癌(PM)的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学证实PM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21例PM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而无其他特殊症状。CT 共发现27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22个,不规则分叶状5个;位于胰头部16个,胰体、颈部7个,胰尾部4个;26个肿瘤中心点位于胰腺内,1个突出胰腺外。肿瘤直径约7~63 mm,平均35 mm。平扫多呈相对较低密度,不均匀囊实性而边界欠清。增强扫描强化类似于原发肿瘤,多呈不均匀环状强化,明显强化9例,中度强化8例,轻度强化4例;边界逐渐清晰,与正常胰腺间分界清晰、边缘锐利13例,8例边缘较毛糙;伴胆总管轻度扩张3例,伴近端主胰管轻度扩张1例,侵犯胰外血管2例,合并胰腺外转移16例。结论  PM以胰腺单发结节或肿块多见,临床多无特殊症状,CT平扫呈不均匀较低密度而边界欠清,增强强化与原发肿瘤相似;肿瘤中心点多位于胰腺内而突出胰腺外少见;多数合并其他转移但胆、胰管梗阻及胰腺外局部侵犯较少见,腹膜后结构相对较清晰,CT有助于PM的诊断及鉴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黄崇权,陈淑超,胡文超,金肖丹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13
    摘要     PDF(11398KB)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中,9例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术前诊断准确率82%;肿瘤均为单发灶,胰头5例、胰腺体尾部5例,胰颈部1例;平扫呈囊实性肿块,伴多发钙化灶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实性部分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平衡期强化程度逐渐明显,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肿块囊实性交界部分呈片状相间分布,呈“浮云”征。11例边界清晰,5例可见包膜。瘤体相邻的正常胰腺组织增大伴“杯口征”改变10例,胆总管轻度扩张2例,胰管轻度扩张1例。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相邻的正常胰腺组织增大伴“杯口征”,出现此征象可准确判断肿瘤组织起源于胰腺,结合SPTP好发于年轻女性及其影像学特征,术前CT检查可做出正确定性诊断与术前准确评估,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资料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白激酶B参与门静脉高压症高动力循环的研究 
    张岷,周全博,陈炜,罗蒙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14
    摘要     PDF(1371KB)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B(AKT)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高动力循环的关系,特别是AKT与肝门静脉高压症内脏血管收缩反应性降低的关系。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组,n=7)、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组(PHT组,n=7),经AKT特异性阻滞剂LY294002处理的门静脉高压组(LY组,n=7)和注射二甲基亚枫(DMOS)的门静脉高压组(DMOS组,n=7),分别测量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p),离体肠系膜分支动脉对缩血管物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反应性,应用LY294002对离体微动脉收缩反应性的影响以及肠系膜动脉内皮细胞内AKT、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①与N组相比,PHT组PP明显增高(P<0.01),应用LY294002后,PP无明显降低(P>0.05);②PHT组肠系膜微动脉对NE的反应性较N组明显降低(P<0.01),LY294002可改善这种低反应性(P<0.01);③AKT在PHT肠系膜动脉内皮中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eNOS的表达PHT组和N组无明显差别(P>0.05),但p-eNOS的表达在PHT组动脉内皮中明显增高(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内脏动脉中,AKT的表达上调,通过促进eNOS的活化和降低血管收缩反应性,参与内脏高动力循环的形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星状细胞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修复的影响 
    吴志伟,段文彪,刘赞,宋才鑫,段建文,俞富祥,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15
    摘要     PDF(18730KB)

    目的  探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在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对肝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部分:将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与大鼠肝细胞系(BRL-3A)共培养,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培养肝星状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即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ic growth factor,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growth factor,I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actor growth factor-α,TGF-α)含量。体内实验部分;将45只260~330 g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肝星状细胞培养液组)、实验组(肝星状细胞培养上清液组)。各组分别于肝大部切除术后第3、7、12天取血清检测肝功能情况并计算肝再生指数;HE染色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病理结构改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us antigen,PCNA)、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及白蛋白(albumin,ALB)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CCK-8法检测肝星状细胞能促进肝细胞增殖(P<0.05);②上清液较培养液中细胞因子HGF、TGF-α含量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肝再生指数比对照组大,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实验组大鼠AST随着时间的推移,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实验组PCNA表达量较正常组、对照组增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平滑肌肌动蛋白、白蛋白、甲胎蛋白三组间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  ①体外肝星状细胞能促进肝细胞增殖;②肝星状细胞培养上清液能促进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在肝损伤再生修复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CP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的诊断价值 
    祁军安,江奎,朱海林,程伟华,卢振华,罗冬根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16
    摘要     PDF(3071KB)

    目的  探讨MRCP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病因的诊断意义。方法  总结分析138例PCS临床资料,通过B超和MRCP共发现胆道器质性病因79例,其中肝外胆管结石33例,胆囊管残留过长27例,残留小胆囊并结石12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或缩窄性乳头炎致胆总管明显增宽5例,胆总管下端癌2例;同时比较B超与MRCP对PCS病因总检出率。结果  MRCP对PCS病因检出率要优于B超(P<0.05)。结论  对PCS病因分析中,MRCP是一种可靠、准确的无创诊疗技术,与B超、ERCP相比更具有临床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动脉瘤4例临床诊治分析 
    彭金榜,叶丽萍,黄勤,季文斌,张玉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17
    摘要     PDF(2682KB)

    目的  探讨肝动脉瘤(hepatic artery aneurysms,HAAs)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避免漏诊、误诊。方法  对我院2008-2013年收治的4例肝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4例中有3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为肝内型肝动脉瘤,另1例为肝外型肝动脉瘤,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确诊,并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均获得成功,疗效确切,无死亡病例。结论  肝动脉瘤并发破裂出血,病情危急,治疗上首选经导管动脉栓塞术,该方法微创、安全且疗效确切,可重复栓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初步应用 
    邢人伟,牟永华,聂寒秋,牟一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18
    摘要     PDF(684KB)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治疗胰体尾肿瘤在基层医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6年9月至2012 年6月间我院行LDP的3例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手术顺利,均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2例同时行脾脏切除术,1例保留脾脏;手术时间180~260 min,出血量350~500 mL,术后住院时间10~17 d,术后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LDP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胰体尾肿瘤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层医院成人创伤性脾破裂341例诊治体会 
    叶卫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19
    摘要     PDF(651KB)

    目的  提高基层医院对脾破裂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41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外伤史、查体、诊断性腹腔穿刺和B超、CT等检查,诊断正确率为96.77%。非手术治疗成功42例;手术治疗299例,10例死亡,其余痊愈出院。结论  基层医院处理创伤性脾破裂,应详细询问外伤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对诊断不明仍疑有脾破裂者,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减少漏诊;可适当选择非手术治疗,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对手术病例根据医院自身技术条件坚持“抢救生命第一”的基本原则,不盲目施行保脾手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二指肠镜联合胆道镜分期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应用价值 
    张虎,杨玉龙,隋永博,杨士明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20
    摘要     PDF(687KB)

    目的  探讨二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分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采取二镜联合分期治疗4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期和平稳期治疗情况。结果  急性期:48例患者成功行十二指肠镜诊治,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经内镜胆管/胰管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RBD/ERP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平稳期:根据患者条件和结石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包括十二指肠镜下取石或开腹胆道镜取石,治愈41例,好转5例,死亡2例。结论  对AOSC患者采取二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分期治疗符合损伤控制性外科(DCS)理念,是内镜微创技术的优势所在,可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值得推广和临床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30 例疗效分析 
    成炳祥,娄玥,朱承良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21
    摘要     PDF(679KB)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1 年3 月至2013 年10 月30 例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对其成功率、肝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行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操作成功率93.33%(28/30),未成功2例,1 例未能成功插管,1 例单纯行鼻胆管引流。术后5 d 复查血生化指标,谷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 < 0.05)。术后出现并发症4 例,并发症发生率13.33%(4/30),其中高淀粉酶血症2 例,急性胰腺炎1 例,急性胆管炎1 例,症状经治疗后消失,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植入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老年急性水肿型胰腺炎85 例疗效分析 
    刘永军,陈原华,廖芝伟,翁皖,董键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22
    摘要     PDF(627KB)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老年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08 年3 月至2012 年12 月间收治的60 岁以上(含60 岁)老年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164 例,将其中接受早期肠内营养85 例作为观察组,其余79 例仅行禁食水,胃肠减压及生长抑素等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实验室指标(白细胞、淀粉酶、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糖恢复情况等),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的白细胞、淀粉酶、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糖复常时间比较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减少老年急性水肿胰腺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症的临床护理 
    姜春云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23
    摘要     PDF(715KB)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症的临床特点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1 年1 月至2013 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重症胰腺炎,并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0%),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有效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包括有效的心理护理,机械通气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营养支持等,可以显著降低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症的病死率,减少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十二指肠间质瘤合并主胰管变异一例 
    徐爱忠,昝建宝,宋康颉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24
    摘要     PDF(2671K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合并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自发破裂穿孔一例 
    鲍鸿斌,张宪峰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25
    摘要     PDF(735K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献综述
    转移性肝癌的微创治疗策略 
    牛洪欣,徐忠法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26
    摘要     PDF(885KB)
    转移性肝癌的治疗方法较多,需要根据具体病况来选择最适宜的治疗,多学科综合诊治肿瘤模式为患者实施规范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诊疗优势,使得患者在相应的治疗时间窗内获得及时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更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微创外科角度,包括各种手术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局部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腔内导管射频消融技术与PTCD 联合125I 简易可移动粒子链共轴技术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转移性肝癌的综合治疗现状和治疗策略的选择,并结合自身经验介绍了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腔内导管射频消融技术与PTCD 联合125I 简易可移动粒子链共轴技术等最新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肝胆胰外科杂志》中的应用 
    张和,鲁翠涛,张海燕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4, (3)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4.03.027
    摘要     PDF(660KB)
    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013 年717 篇来稿论文进行检测,没有文字重合180 篇(25.1%),轻度文字重合442 篇(61.7%),中度文字重合37 篇(5.2%),重度文字重合58 篇(8.0%),所有来稿文字重合率多集中在0、0.1%~10.0%、10.1%~20.0% 这三段。医学论文的文字重合内容,主要集中在讨论、诊疗方法和病例资料这三部分,而摘要、文献部分较少。医院级别越高,来稿的数量越多,质量也相对高些。并提出在投稿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供读者、作者借鉴,希望作者能发表更高质量的论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级检索
作者中心 编辑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部公告 更多>>
学术出版中AIGC使用边界指南-中文版
《肝胆胰外科杂志》出版伦理规范
我刊积极参加“不忘初心,助力基层”公益活动
本刊荣获202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肝胆胰外科杂志》2022年终盘点
学术出版规范 |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重点号 更多>>
2023年第12期 | 专题 | 胆胰肠结合部疾病
《肝胆胰外科杂志》2024年选题指南
2023年第11期 | 讲座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2023年第8期——讲座
2023年第7期——讲座
2023年第6期——专家笔谈及讲座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热点文章推荐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更多>>
本刊对来稿中图表的制作要求
《肝胆胰外科杂志》微信公众号手术视频征集通知
本刊关于稿件中作者署名的要求
本刊关于参考文献引用及著录的要求
本刊关于投稿时OSID注册及内容上传的相关事项
肝胆胰外科杂志拟聘审稿专家登记表
《肝胆胰外科杂志》OSID码创建流程及投稿要求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年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附件
视频中心 更多>>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编辑出版: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1室
邮编: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3
电子信箱:gdywkzz@vip.126.com
网址:https://gdy.qk.wmu.edu.cn
公众微信号:肝胆胰外科杂志
关于本刊  
我刊沿革
专家介绍
高被引文献
总编寄语
引文报告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Copyright © 2017 肝胆胰外科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传真:0577-86699363 E-mail: gdywkzz@vip.126.com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1室 邮编:325035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