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封面和目录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摘要     PDF(2823K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临床研究

    中级评分系统对TACE与肝切除术治疗BCLC-B期中度肝细胞性肝癌的预后价值  

    施振静, 吴道义, 吴丽丽, 王舒婷, 郑冰汝, 李成, 施昌盛, 虞希祥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01
    摘要     PDF(1333KB)

    [摘要] 目的 探讨中级评分系统(intermediate stage scoreISS)在中度肝细胞性肝癌(intermediate-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IHCC)患者接收受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肝切除(liver resectionLR)术后对预后评估的判断价值及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4月至2011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TACELR治疗的260BCLC-BI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R139例,TACE121例,共260例,所有病例均经住院或电话随访,根据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matchingPSM)法去除混杂因素后,判断ISSLR组和TACE组中的预后判断价值。结果 260BCLC-B期患者中,男160例(61.5%),女100例(38.5%),平均年龄为(59.1±10.3)岁。不同ISS分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存在差异,随ISS评级增高,中位生存时间降低,分别为:148个月,237.5个月,324个月,417.5个月,510个月,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R组中ISS 45级患者预后差于ISS 1级患者(HR=2.54295%CI=0.4618.416);同样,在TACE组中ISS 45级患者预后也比ISS 1级患者更差(HR=2.54295%CI=0.4618.416);经似然比检验,ISSLRTACE组均是一个有效的预后预测因子(P=0.018P=0.003)。进一步比较TACELR两治疗组间ISS的预后价值差异,结果显示,两组的相同ISS分级间预后并无差异(P=0.121)。结论 ISS可预测BCLC-BIHCC患者的预后,减少异质性,是临床选择TACELR治疗方案的患者的有效预后判断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120例治疗体会 
    李留峥, 徐雷升, 俸家伟, 王志萍, 高学昌, 龚国茶, 敖强, 于杰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02
    摘要     PDF(2503KB)

    [摘要]  目的  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沧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行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段切除术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65例,胆管细胞癌4例,肝门部胆管癌4例,胆囊癌6例,肝内胆管结石33例,肝血管瘤8例,肝寄生虫病10例。采用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I段切除3例,I+II段切除1例,I+II+III+IV段切除1例,I+II+III+IV+V+VIII段切除1例,II+III+IV+VIII段切除1例,II+III+V+VI+VII+VIII段切除1例,左外叶(II+III段)切除33例,左半肝(II+III+IV段)切除22例,左三叶(II+III+IV+V+VIII段)切除3例,IVb+V段切除6例,IV+V+VIII段切除3例,右半肝切除(V+VI+VII+VIII段)25例,右三叶切除(IV+V+VI+VII+VIII段)3例,右前叶(V+VIII段)切除5例,VI段切除2例,右后叶切除术(VI+VII段)4例,VII段切除2例,VIII段切除4例。其中9例同时行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  全组均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630 mL。平均手术时间3.7 h。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28.33%),为胆漏、胸腔积液、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解剖性肝切除术操作简便,快速安全,能明显减少出血,提高疗效,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匡远黎, 王郑, 杨志亮, 谭智明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03
    摘要     PDF(1274KB)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5例中晚期PHC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TACE组(40例)、RFA组(38例)及TACE+RFA组(47例),观察3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比较采用Log-Rank时序检验。结果 TACE+RFA组总有效率为74.5%,明显高于TACE组的52.5%和RFA组的47.4%(P<0.05);TACE+RFA组1、2年复发率分别为17.0%、31.9%,均明显低于TACE组(37.5%、57.5%)和RFA组(42.1%、60.5%)(P<0.05);TACE+RFA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0.2%,均明显高于TACE组(70.0%、47.5%)和RFA组(68.4%、44.7%)(P<0.05);且TACE+RFA组中位生存期(26个月)明显长于TACE组(21个月)和RFA组(19个月)(P<0.05)。结论 TACE联合RFA可有效治疗中晚期PHC,减少术后复发率并提高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其疗效优于单纯TACE或单纯RFA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后TACE对肝癌微血管侵犯治疗效果评估 
    刘臻玉, 武丹, 区锦玲, 曾海锋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04
    摘要     PDF(2419KB)

    [摘要] 目的 评估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MV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1月到2013年1月间的肝癌入院患者,确定肝癌微血管侵犯(miscrovascular?invasion,MVI)的入选条件,筛选病例,根据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进行分组,对比各组相关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结果 TACE(+)组62例,TACE(-)组45例。术后1、2、3、5年的无瘤生存率,TACE(+)组分别是72.5%、53.2%、43.5%、33.9%,TACE(-)组分别是51.5%、39.5%、31.1%、24.4%,比较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6.216,P =0.013)。术后1、2、3、5年的累计生存率,TACE(+)组分别是90.3%、64.5%、53.3%、42.1%,TACE(-)组分别是71.1%、53.4%、37.8%、26.7%,比较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618, P =0.032)。结论 对肝癌MVI患者,术后TACE能延长无瘤生存期和改善预后。MVI是肝癌微小转移的关键节点,也是治疗的重要切入点,推荐早期治疗MVI,术后第1年是MVI治疗的关键时期,TACE的效果也最佳,患者获益最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疗效对比 
    汤建军, 奚剑波, 张伟元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05
    摘要     PDF(1351KB)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 回顾总结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100例成功实施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组30例,T管引流组7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病例。一期缝合组术后发生胆漏1例,T管引流组术后胆漏2例( χ 2 =0.016, P =0.898),两组手术时间[ (135.7±42.2)min?vs (148.6±50.1)min, P =0.225]和术中出血量[ (47.0±57.6)mL?vs (56.6±49.1)mL, P =0.408]无统计学意义;但一期缝合组腹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掌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方法安全可行,体现了微创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RCP+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代俭华, 刘丹峰, 陈龙江, 章新桥, 孙礼侠, 刘昌阔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06
    摘要     PDF(1263KB)

    [摘要] 目的 比较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ERCP+LC组62例和LC+LCBDE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一次性结石取净率、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胆总管结石数等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具有可比性。ERCP+LC组与LCBDE组在手术成功率(83.87% vs 90.00%)、术后住院天数[(7.86±3.41)d vs (6.31±2.95)d]、一次性结石取净率(98.3% vs 97.8%)、30 d内再入院率(3.4% vs 2.2%)相关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但ERCP+LC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LC+LCBDE组高(25.4% vs 11.1%, P =0.042);ERCP+LC组并发症主要包括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出血及感染,后者并发症则为胆漏、胃肠功能恢复欠佳及出血。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LCBDE)这两种微创术式均是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式,具体术式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医院自身技术和设备条件合理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总管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外引流与T管引流的对比分析 
    管辉球, 丁明金, 毛须平, 吴卫东, 蒋华, 徐锁青, 徐云霞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07
    摘要     PDF(1343KB)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胆总管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外引流与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9月丹阳市人民医院112例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外引流组(A组,59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组(B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T管引流组比,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外引流组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明显缩短[ (7.25±1.27)d vs (46.47±3.86)d, P <0.05],但手术时间[ (133.75±14.51)min vs(132.21±12.71)min]、术后住院时间[ (7.15±1.23)d vs (6.94±0.95)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引流量前2 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d后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引流量较T管引流量明显减少( P <0.05)。两组患者均随访2~29个月,平均10个月,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肝功能均正常。结论 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外引流较T管引流简易、微创,并有利于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EA联合CA19-9检查在胆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周长升, 芶欣, 黄建钊, 相一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08
    摘要     PDF(1322KB)

    [摘要] 目的  探讨CEA联合CA19-9检查在胆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胆道梗阻和胆道、胰腺占位,行CEA、CA19-9检查的患者800例,结合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CEA联合CA19-9检查对胆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单独CEA阳性(>3.40 μg/L)时,胆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27.78%;单独CA19-9阳性(>39.00 U/mL)时,胆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35.43%;CEA和CA19-9均阳性时,胆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5.71%;当提高阳性设定值CEA>3.50 μg/L,CA19-9>200.00 U/mL时,胆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5.42%。CEA和CA19-9同时阳性且持续升高时,依据之前的两组阳性设定值,胆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91%和98.41%。结论 CEA联合CA19-9检查能够显著提高胆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尤其当CEA>3.50 μg/L同时CA19-9>200.00 U/mL,而且二者持续升高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腹腔镜置入鼻胆管治疗有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应用分析 
    刘进衡, 张刚, 王妍亭, 陈安平, 索运生, 张胜龙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09
    摘要     PDF(2397KB)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置入鼻胆管行引流治疗有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再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间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56例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鼻胆管组28例,行腹腔镜置入鼻胆管引流,并给予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T管组28例,行常规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白细胞及总胆红素下降水平、胆瘘、肠瘘、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以及术后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56例均手术成功。与T管组比,鼻胆管组术后胆红素水平恢复迅速,术后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白细胞水平较低(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胆瘘、肠瘘、肝脓肿)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复查MRCP未见结石残留、复发及胆道狭窄。结论  经腹腔镜手术置入鼻胆管对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术后引流及一期缝合,是可行的且安全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基础研究
    保留肝动脉血流间断门静脉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实验研究 
    李时兵, 郑进方, 钟杰, 符策雄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10
    摘要     PDF(1565KB)

      [摘要] 目的  探索新型的肝切除术中血流阻断方法。方法  采用经尾状叶转流门静脉血流模型,根据阻断方式不同随机将大鼠分成3组,每组30只:对照手术组(SO)、间断完全肝门阻断组(IC)和保留肝动脉血流间断门静脉阻断组(HIC),设定阻断时间为90 min。阻断完成后切除肝左叶及尾叶,比较各组肝断面出血量,术后第0、1、3、7天共4个时相点血清谷丙转氨酶(ALP)活性、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肝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 SO组肝断面出血量[(302.6±10.2)mL]明显高于HIC组[(37.2±5.3)mL]和IC组[(35.8±4.5)mL];IC组术后1、3 d ALT[(5 455.0±424.6)U/L、(2 356.2±325.6)U/L]明显高于HIC组[(3 230.0±332.5)U/L、(1 653.5±176.7)U/L];术后IC组MDA[(7.15±1.22)nmol/mg]较HIC组[(4.16±0.89)nmol/mg]升高明显;术后HIC组ATP[(1.51±0.44)μmol/mg]明显高于IC组[(0.85±0.21)μmol/mg];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形态观察,HIC组较IC组能明显减轻肝窦充血、肝细胞水肿,术后恢复快。结论 与间断Pringle法相比,保留肝动脉血流间断门静脉阻断方法不会明显增加术中肝断面的失血量,但可以明显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值得在临床应用的一种入肝血流控制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丙泊酚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影响 
    邵亮, 徐旭仲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11
    摘要     PDF(1314KB)

        [摘要]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健康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地塞米松组(DEM,5 mg/kg)和丙泊酚组(PPF,20 mg/kg),每组10只。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左、中叶肝蒂构建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6 h后,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核因子κB(NF-κB)水平;评估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MDA含量和病理形态;并检测血清和和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mRNA表达。结果? IRI组ALT、AST和LDH水平分别为(395.12±35.81)U/L、(155.37±19.22)U/L和(776.32±59.27)U/L而PPF组血清中ALT、AST和LDH表达水平分别为(144.81±14.22)U/L、(55.13±6.71)U/L和(439.27±45.12)U/L,较IRI组均明显降低(P<0.05)。此外,与IRI组相比,PPF组NF-κB、MDA、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肝脏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CAT、GPx和SOD活性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丙泊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丙泊酚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氧化应激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胆道疾病会诊中心病例讨论
    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 
    姜皓, 危少华, 王坚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12
    摘要     PDF(1297K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与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疗效对比 
    郭智华, 刘益民, 闫耀生, 金上博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13
    摘要     PDF(1304KB)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与切除术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宝鸡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58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临床资料,将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与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58例中,施行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28例,行十二指肠憩室切除术30例,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58例均手术成功,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与切除术两组在术中出血量[(78.2±21.4)mL vs(177.8±73.2)mL]、手术时间[(95.3±19.5)min vs(121.6±26.7)min]、术后住院天数[(6.7±1.4)d vs(9.4±1.6)d]、术后腹腔引流天数[(1.9±0.7)vs(5.5±1.1)d]、术后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3.6% vs 10.0%)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 腹腔镜十二指肠憩室旷置术与切除术术后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在术中操作、术后恢复及其安全性上更有优势,且对于旷置术后出现胆胰疾病的患者采取ERCP手术治疗更为合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陈佰文, 裘铠杰, 李宏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14
    摘要     PDF(1230KB)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李惠利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由同一术者同期施行的LPD 31例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LPD组和OPD组年龄、性别、ASA评分、体重指数(BMI)、住院费用,胰瘘、胆瘘、出血等并发症,手术切缘(R0切除率)、阳性淋巴结数、肿瘤直径、血管浸润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D患者手术时间和切除淋巴结数要长于或多于OPD组(P<0.05),但LPD组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和肿瘤直径方面均要少于或小于OPD组(P<0.05)。结论 LPD虽然手术复杂、难度大,但具有一定优势。对于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而言,该术式是安全可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总管结石术前行PTCD临床效果分析 
    姚翰林, 钟仕杰, 朱洪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15
    摘要     PDF(1221KB)

    [摘要]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前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在此手术前行PTCD者97例(PTCD组),未行PTCD者115例(非PTCD组)。比较两组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变化情况,以及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前行PTCD后,总胆红素以及直接胆红素相较于非PTCD组明显下降(P<0.05),且术后PTCD组胆红素下降相较于非PTCD组更明显(P<0.05)。PTC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非PTCD组,但总住院时间和总费用均高于非PTCD组,各项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前行PTCD,可以有效减轻胆总管结石患者黄疸病征,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耐受;同时还可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预后。但行PTCD延长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床位周转率,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个体化微创治疗初探 
    李浩航, 汪建初, 罗宗将, 高良奎, 许佐明, 李文川, 卓臣义, 路远, 浦涧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16
    摘要     PDF(1190KB)

    [摘要] 目的 根据胆道结石的特征及局部情况特征选择个体化的微创治疗方案,以提高胆道结石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 自2012年1月以来,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对胆道结石采用个体化微创治疗方案,即根据胆道结石的特征如大小、位置、数量等及患者的局部情况如胆总管粗细及炎症的严重程度等特征选用硫酸镁+LC、LC+LCBDE、EST+LC三种治疗方案,共181例接受个体化方案治疗。结果  三种治疗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住院平均花费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硫酸镁+LC治疗者18例,9例获成功;9例中转行EST+LC,其中1例行EST失败再次中转行LCBDE+一期缝合术。接受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者148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LCBDE+T管引流49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胆漏等并发症发生;LCBDE+一期缝合88例,术后有3例出现胆漏,1例行非计划再次手术,其他2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行经胆囊管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TCBDE)12例,手术均获成功。接受EST+LC者15例,其中有9例来自药物治疗无效后中转,除1例因EST失败转行LCBDE+一期缝合术,其余均成功施EST+LC,无近期并发症,部分出现胆道积气。三种治疗方案结石清除率均在90%以上,无胆总管狭窄、出血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硫酸镁+LC、LC+LCBDE、EST+LC三种治疗方案各有其优势,应该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实现最优化的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拔除T管后胆漏13例诊治分析 
    时吉庆, 侯玲, 李俊, 胡红强, 肖青川, 陈炯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17
    摘要     PDF(1132KB)

    [摘要] 目的  探讨T管拔除后胆漏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收治的T管拔除后胆漏13例临床资料。结果  1例重新沿瘘道成功置入引流管,急诊行腹腔镜探查并瘘道修补2例,开腹行瘘道修补8例,重新行T管引流2例。10例瘘道修补术后5 d至2周拔除腹腔引流管痊愈。1例瘘道重新置入引流管2周后拔除引流管,2例重新放置T管4~6周拔除T管。所有患者恢复顺利,无远期胆漏、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T管拔除后胆漏需及早诊治,如需手术则保护好原瘘道,修补瘘道简单实用、安全可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胰腺伴破骨样巨细胞未分化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赵健, 田浩, 邵成浩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18
    摘要     PDF(1230K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囊穿孔致肝脓肿误诊为胆管癌一例 
    王晨, 宁势力, 闫禹含, 王智达, 罗福文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19
    摘要     PDF(1218K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腺瘤病一例报告 
    王黎明, 张扬, 朱峰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20
    摘要     PDF(1219K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陈永利, 陈红霞, 王雪倩, 陈荣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21
    摘要     PDF(1241K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献综述
    放射治疗在胆囊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张亦弛, 王许安, 刘颖斌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22
    摘要     PDF(1279KB)

    [摘要]? 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预后极差,目前仅有根治性手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放射治疗是肿瘤辅助治疗和姑息性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多种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放疗方式的多样化和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更多放疗应用的新选择。本文结合近期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放疗在胆囊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剖性肝切除术研究进展 
    向飞, 李付磊, 金小顺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23
    摘要     PDF(1235KB)

        [摘要]? 解剖性肝切除术是目前国际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手术方式。本文从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理论基础、适应证、实施要点、检验标准、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以及术后近远期疗效几个方面对解剖性肝切除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型糖尿病伴发胆囊结石的机制研究进展 
    蒋孙路, 黄强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5)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5.024
    摘要  

    [摘要]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胆囊结石发病率逐年升高,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2型糖尿病患者数也大幅度增加。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是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之一,在2型糖尿病基础上伴发胆结石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胰岛素受体异常、胆囊功能障碍及糖脂代谢紊乱等有关。最近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胆囊结石的中心环节。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糖尿病伴发结石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从糖尿病伴发胆囊结石的机制深入研究,对预防结石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级检索
作者中心 编辑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部公告 更多>>
学术出版中AIGC使用边界指南-中文版
《肝胆胰外科杂志》出版伦理规范
我刊积极参加“不忘初心,助力基层”公益活动
本刊荣获202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肝胆胰外科杂志》2022年终盘点
学术出版规范 |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重点号 更多>>
2023年第12期 | 专题 | 胆胰肠结合部疾病
《肝胆胰外科杂志》2024年选题指南
2023年第11期 | 讲座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2023年第8期——讲座
2023年第7期——讲座
2023年第6期——专家笔谈及讲座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热点文章推荐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更多>>
本刊对来稿中图表的制作要求
《肝胆胰外科杂志》微信公众号手术视频征集通知
本刊关于稿件中作者署名的要求
本刊关于参考文献引用及著录的要求
本刊关于投稿时OSID注册及内容上传的相关事项
肝胆胰外科杂志拟聘审稿专家登记表
《肝胆胰外科杂志》OSID码创建流程及投稿要求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年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附件
视频中心 更多>>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编辑出版: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1室
邮编: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3
电子信箱:gdywkzz@vip.126.com
网址:https://gdy.qk.wmu.edu.cn
公众微信号:肝胆胰外科杂志
关于本刊  
我刊沿革
专家介绍
高被引文献
总编寄语
引文报告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Copyright © 2017 肝胆胰外科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传真:0577-86699363 E-mail: gdywkzz@vip.126.com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1室 邮编:325035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