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年, 第9期 刊出日期:2019-09-07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9期 封面+目录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 (9)  
    摘要     PDF(1575K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中吲哚菁绿荧光导航
    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技术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中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 
    雷光林, 李媛媛, 胡雄伟, 洪智贤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 (9)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9.09.002
    摘要     PDF(573KB)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染色技术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中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31 日至2017 年6 月30 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90 例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其中应用ICG技术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36 例(A组),单纯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54 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新发病灶数;术后第1天肝功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生存时间。 (1)术中情况: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患者[(186.56±31.17)min vs(234.65±52.61)min,( 115.92±21.73)mL vs( 162.61±31.29)mL,P<0.05];A组患者术中新发病灶数明显高于B组[(4.13±1.12)个 vs( 1.03±0.32)个,P<0.05]。(2)术后情况:A组患者术后第1天肝功能明显好于B组患者,且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6/36 vs 12/54,P<0.05)。(3)A组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高于B组患者(P=0.032)。结论 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技术运用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初探 
    雷泽华, 高峰畏, 赵欣, 蒋康怡, 谢青云, 龚杰, 乌建平, 付金强, 杜波, 王志旭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 (9)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9.09.003
    摘要     PDF(532KB)

    目的 评价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对肝外胆管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 例在ICG荧光显像技术导航下完成LC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外周静脉注射ICG,术中
    利用近红外光三维显像胆总管及胆囊管结构。结果 行LC的30 例患者中有27 例(90%)术中胆囊管及胆总管均经ICG显像成功;2 例胆囊管未显像,胆总管显像;1 例胆囊管与胆总管均未显像。平均手术时间为35(27~6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2~5)d。术后患者恢复顺利,1 例脐部伤口红肿,其余患者术后随访1~5 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LC术中利用ICG荧光显像技术可以实现术中对胆总管及胆囊管的早期定位显像,有助于术中实现对肝外胆管系统的可视化,避免术中因对肝外胆管显示不清引发的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保障手术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临床研究
    加速康复外科策略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 
    刘进衡, 王妍亭, 唐世川, 肖宏, 尹思能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 (9)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9.09.004
    摘要     PDF(492KB)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分析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术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老年患者(年龄>60 岁),随机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策略组(ERAS
    组,n=31)和传统组(n=31)。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ERAS组与传统组比较,手术时间[(165.52±26.69)min vs( 161.45±19.09)min]、术中出血量[20(20,30)mL vs 20(20,30)mL]、术后第1 天腹腔引流量[30(15,50)mL vs 30(15,110)mL]、术后胆红素[26.8(17.8,33.3)μmol/L vs 25.3(14.8,57.2)μmol/L]、术后血清淀粉酶[54(35,85)U/L vs 51(32,115)U/L]、术后谷丙转氨酶
    [101(56,157)U/L vs 110(68,157)U/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10(9,11)d vs 13(12,18)d]、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1,1)d vs 2(1,2)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1,1)d vs 1(1,1)d]、引流管拔除时间[4(4,5)d vs 6(5,7)d、P<0.05]、术后输液停止时间[8(7,9)d vs 11(9,16)d]以及术后疼痛[4(12.9%) vs 13(41.9%)]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1(3.2%) vs 4(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策略能提高老年患者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围手术期的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胆管结石不同手术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指标的比较 
    胥丹, 胡晋太, 韩保俊, 黄凤德, 肖海波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 (9)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9.09.005
    摘要     PDF(525KB)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外科方法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差异,探讨肝胆管结石不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2013年10月至2017年12月120例进行肝胆管结石手术的病例资料,根据处理结石或病灶的方式不同,分为胆管切开组(胆管切开取石术,n=34)、肝段切除组(肝部分切除术,n=65)、修复重建组(肝门部胆管狭窄修复重建术,n=21),再根据是否通过微创操作,分为开腹手术组(开腹肝胆管结石手术,n=74)、腔镜手术组(腹腔镜肝胆管结石手术,n=46)。统计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患者结石残余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的差异。 12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全部成功,胆管切开组、肝段切除组和修复重建组结石残余率[20.6%(7/34) vs 13.8%(9/65) vs 9.5%(2/21)]、并发症发生率[17.6%(6/34) vs 32.3%(21/65) vs 28.6%(6/21)]、疗效“优良”构成比[97.1%(33/34) vs89.2%(58/65) vs 95.2(2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手术组和腔镜手术组结石残余率[17.4%(8/74) vs 13.5%(10/46)]、疗效“优良”构成比[90.5%(67/74) vs 95.7%(4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镜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手术组更低[43.2%(32/74) vs 23.9%(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根据手术适应证妥善选择三种处理结石或病灶的方式,能取得满意疗效;(2)腹腔镜下进行肝胆管结石手术,能获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安全性和疗效,且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可作优先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ST联合EPBD不同扩张时间对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影响 
    王晓鹏, 瞿俊文, 袁志青, 王贵阳, 潘若谷, 李可为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 (9)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9.09.006
    摘要     PDF(484KB)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联合内镜下球囊扩张(EPBD)不同扩张时间对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胆总管结石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22例)、B组(21例)、C组(18例),球囊扩张时间分别为30 s、60 s、180 s,所有患者术后观察48 h以上,根据各组残石率比较不同球囊扩张时间取石的有效性,通过各组术后并发症(胰腺炎、出血、穿孔、高淀粉酶血症等)的发生率比较不同球囊扩张时间的安全性。结果 三组除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随球囊扩张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外,三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残石、胰腺炎、出血、穿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ST联合EPBD短时间扩张和长时间扩张具有相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在操作过程中适当缩短球囊扩张时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100例分析  
    李廷军 , 符亚辉 , 吴辉 , 郑文建 , 高伟 , 逯清忠 , 张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 (9)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9.09.007
    摘要     PDF(601KB)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军区总医院2013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RFA治疗的100例共101个肝血管瘤结节的病例资料。对RFA治疗前后最大瘤体直径的变化及治疗后出血、血尿、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1个结节中88个结节经RFA后完全毁损,完全毁损率87.1%;其中直径≤4 cm的血管瘤完全消融率92.1%(35/38),直径>4 cm的血管瘤完全消融率84.1%(53/63)。RFA术后1个月所有瘤体平均直径由从术前的(4.2±1.8) (2~11)cm降为术后的(2.1±1.8) (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一个血管瘤治疗前直径为11 cm,经RFA治疗后缩小54.5%。术后52%(52/100)的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7.5~38.5 ℃,物理降温后体温均可正常。未经抗生素处理,术后3~5 d后均未出现发热,未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特别是对于瘤体较小的血管瘤效果更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根据血管瘤的大小、局部毗邻关系及分布特点采用个体化的射频治疗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与胰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分析 
    田国江 , 温正德 , 朱椰凡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 (9)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9.09.008
    摘要     PDF(494KB)

    目的 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胰腺癌发病风险中的作用,同时探索其对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317例胰腺癌患者和32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胰腺癌患者均为病理学明确。分析并比较乙型病毒肝炎不同状态对胰腺癌发病风险、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HBsAg-/anti-HBc-,HBsAg+、HBsAg-/anti-HBc+、Anti-HBs+/HBc+、Anti-HBs-/HBc+均会增加胰腺癌的发病风险(P<0.05)。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结果方面在不同组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BV感染是胰腺癌发病的一个独
    立危险因素,不同的HBV感染状态具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征,提示HBV可能不影响胰腺癌病情的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基础研究
    大鼠梗阻性黄疸后不同时间行胆道引流对肝脏功能及组织病理的影响 
    刘元进, 沈宁佳, 张永杰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 (9)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9.09.009
    摘要     PDF(1362KB)

    目的 观察大鼠梗阻性黄疸后不同时间行胆道引流前后肝脏的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探讨其在减黄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55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建立胆道梗阻及引流模型,分为梗阻3、7、14、21、28 d外引流组以及对照组。分别于不同时段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
    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前白蛋白(PA)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大鼠胆道梗阻3 d以内,ALP在引流后能够恢复正常,3 d以上恢复较困难;梗阻7 d以内,TBIL、DBIL、ALT和PT在引流后能够恢复正常,7 d以上恢复较困难;梗阻14 d以内,PA和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在引流后能够恢复正常,14 d以上恢复较困难。结论 胆道梗阻时间的长短是影响肝脏损伤程度以及梗阻解除后恢复速度的重要因素。在大鼠梗阻性黄疸后不同时间行胆道引流,其肝脏功能和组织病理的恢复速度有很大差异。梗阻时间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使解除梗阻,其肝脏损伤也可能难以逆转。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大鼠胆道梗阻14 d以内胆道引流的效果较好,梗阻时间超过14 d胆道引流的效果较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联合腹腔灌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临床应用 
    蒋文竹 , 陈达伟 , 汤晓东 , 邓志成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 (9)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9.09.010
    摘要     PDF(430KB)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联合腹腔灌洗(PL)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52例SAP患者,分为CRRT联合PL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26例,CRRT联合PL组在临床常规保守疗法基础上采用CRRT联合PL,治疗3 d、7 d后观察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APACHE II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以及早期病死率。结果 治疗第3、7天,两组CRP、IL-6、PCT、APACHE I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IRS持续时间以及早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联合PL是SAP早期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分裂症5例诊治分析 
    杨建辉, 陈志良, 傅宏, 鲁葆春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 (9)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9.09.011
    摘要     PDF(475KB)

    目的 分析胰腺分裂症(pancreas divisum,PD)的临床特点,探讨PD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0年8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例PD患者资料,主要指标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 5例PD患者均以反复发作的上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病史3例,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史1例,仅表现为慢性胰源性腹痛1例。5例患者均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确诊,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出率100%(3/3),CT检出率20%(1/5),MRCP检出率25%(1/4)。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4例患者经内镜下副乳头扩张术、副乳头切开术及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 PD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性上腹痛,ERCP是PD诊断的“金标准”,EUS是PD诊断非常有效的临床手段,内镜下治疗是PD最主要治疗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交流
    腹腔镜技术在脾脏外伤治疗中的价值 
    郑刚, 闫鹏, 吴青峰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 (9)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9.09.012
    摘要     PDF(320K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临床分析 
    刘小健, 何信众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 (9)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9.09.013
    摘要     PDF(350KB)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成因、预防措施及处理经验。?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行LC术后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的46例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影像学检查及其中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患者的治疗及住院情况等。结果 本组患者LC术前均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未见肝内胆管或胆总管结石,胆红素及淀粉酶检查均无明显异常。LC术后28例因住院期间出现水肿性胰腺炎,复查MRCP发现胆总管结石;16例住院期间出现上腹痛、小便黄染,复查MRCP发现胆总管结石;2例出院后1周出现腹痛、腹胀伴小便黄染再次入院,复查MRCP发现胆总管结石。46例患者均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其中本院开展26例,术后(7.3±1.2)d出院,均恢复良好。术后随访1年,均无明显不适。结论 对于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MRCP检查多可确诊。胆囊多发结石、细小结石、对胆囊牵引幅度过大为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高危因素,采用ERCP/EST治疗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环门静脉胰腺融合畸形二例 
    陈曦, 袁寅, 杨兴业, 周红兵, 刘庆宏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 (9)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9.09.014
    摘要     PDF(452K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韩铠泽, 阿不都热依木·吐尔洪, 王树鹏, 刘松阳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 (9)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9.09.015
    摘要     PDF(620K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献综述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研究进展 
    李骜, 刘江伟, 张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 (9)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9.09.016
    摘要     PDF(398KB)

    尽管内镜微创保胆取石(choledochoscopic gallbladder-preserving cholecystolithotomy,CGPC) 术后胆囊结石的复发率较传统保胆取石术低,但据报道仍然有4.8%~21.8%,且结石复发率差异较大、影 响因素较多。本文主要对CGPC术后复发的非胆囊因素(性别、民族、年龄、家族史)、胆囊因素(胆囊壁、 胆囊腔、胆囊管)、胆囊结石因素(胆囊结石的成分、数目、游离情况)以及其他因素(CGPC的术式差异、 术中操作差异、相对禁忌证)进行综述,旨在为降低CGPC的术后胆囊结石复发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级检索
作者中心 编辑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部公告 更多>>
学术出版中AIGC使用边界指南-中文版
《肝胆胰外科杂志》出版伦理规范
我刊积极参加“不忘初心,助力基层”公益活动
本刊荣获202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肝胆胰外科杂志》2022年终盘点
学术出版规范 |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重点号 更多>>
2023年第12期 | 专题 | 胆胰肠结合部疾病
《肝胆胰外科杂志》2024年选题指南
2023年第11期 | 讲座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2023年第8期——讲座
2023年第7期——讲座
2023年第6期——专家笔谈及讲座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热点文章推荐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更多>>
本刊对来稿中图表的制作要求
《肝胆胰外科杂志》微信公众号手术视频征集通知
本刊关于稿件中作者署名的要求
本刊关于参考文献引用及著录的要求
本刊关于投稿时OSID注册及内容上传的相关事项
肝胆胰外科杂志拟聘审稿专家登记表
《肝胆胰外科杂志》OSID码创建流程及投稿要求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年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附件
视频中心 更多>>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编辑出版: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1室
邮编: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3
电子信箱:gdywkzz@vip.126.com
网址:https://gdy.qk.wmu.edu.cn
公众微信号:肝胆胰外科杂志
关于本刊  
我刊沿革
专家介绍
高被引文献
总编寄语
引文报告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Copyright © 2017 肝胆胰外科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传真:0577-86699363 E-mail: gdywkzz@vip.126.com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1室 邮编:325035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