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专家笔谈
    论著 临床研究
    腹腔镜下经腹顺行牵引法内镜气囊鼻胆管引流术231例 
    陈安平, 周华波, 高原, 李华林, 索运生, 易斌, 刘安, 刘进衡, 张胜龙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02
    摘要   HTML ( 601)     PDF(1391KB)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腹顺行牵引法内镜气囊鼻胆管引流术(laparoscopic endoscopic balloon nasobiliary drainage,LENBD)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6年9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231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或狭窄患者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施行LENBD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231例。胆管镜取石并留置鼻胆管80.9%(187/ 231),胆管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取石并留置鼻胆管11.3%(26/231),胆管镜取石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并行直接一期缝合术2.6%(6/231),因胆总管残石并腹腔镜下留置T形管2.2%(5/231),因乳头狭窄未解除留置鼻胆管失败并腹腔镜下留置输尿管导管0.4%(1/231),因十二指肠镜插入胆道失败而直接行一期缝合术0.9%(2/231),因胆总管过细且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取石均失败而放弃胆总管探查取石术0.4%(1/231),因腹腔镜下取石失败而中转为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并留置鼻胆管1.3%(3/231)。鼻胆管引流术后发现残石2例(0.9%),胆汁漏6例(2.6%),轻症胰腺炎3例(1.3%),腹腔内出血再手术1例(0.4%)。无肠穿孔、胆管穿孔、重症胰腺炎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2%(12/231)。结论 从本医院有限病例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联合LENBD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或狭窄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式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对比研究 
    孙正华, 国维克, 张正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03
    摘要   HTML ( 337)     PDF(1308KB)

    目的 通过对改良式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SP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优越性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行LC的98例患者(经脐单孔LC组为50例,传统三孔LC组为48例)的临床资料,分别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率、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及切口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经脐单孔组手术时间(65.7±13.6)min,传统三孔组(40.2±9.8)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脐单孔组术后6 h疼痛评分(3.83±1.73)及术后止痛药物使用率(8%)均明显低于传统三孔组[术后6 h疼痛评分(4.02±7.5),P=0.025;止痛药物应用率(31.25%),P<0.01]。术后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经脐单孔组(95.3±10.78)明显高于传统三孔组(78.57±12.65)(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2~3个月,无胆漏、出血、腹腔积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改良式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与传统LC相比具有更加美观、微创,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诸多优势,且不增加手术风险;但该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学习曲线相对较长,有一定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才能完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中的应用 
    毛岸荣, 潘奇, 赵一鸣, 张宁, 周嘉敏, 王龙蓉, 王鲁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04
    摘要   HTML ( 1459748893)     PDF(1450KB)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间施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15例FNH的临床资料,其中施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7例,施行肝段或肝叶解剖性切除术8例。断肝方式为超声刀+单极电凝,结合腹腔镜下切割缝合器。结果 本组均成功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时间95 min(45~1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30 mL(30~560 mL)。全组患者均在手术后24~48 h内恢复胃肠功能,1例出现胸水,经B超定位下穿刺引流3 d后好转,全组无胆漏、术后出血、腹腔内感染与气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6 d(4~7 d)。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用于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是安全、有效、微创的,可有效用于局部、肝段及半肝切除术,特别适用于肝良性肿瘤。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特点及相关临床指标 
    刘臻玉, 武丹, 区锦玲, 曾海锋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05
    摘要   HTML ( 1946964184)     PDF(1748KB)

    目的 研究肝癌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筛选144例小肝癌,分成MVI组(67例)和无MVI组(77例),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对比生存率,寻找MVI相关的临床指标,研究MVI的病理特点。结果 小肝癌MVI阳性率46.5%(67例),中位生存期37.8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是86.5%、44.7%、35.8%;无MVI组中位生存期68.2个月,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是93.3%、84.5%、7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P=0.012)。瘤体越大,MVI发生率越高;病理分级越低,MVI发生率越高。结合病理学观察,提示MVI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结论 MVI是肝癌恶性进展的关键点和患者预后的转折点,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与其密切相关。针对MVI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切入点,对肝癌研究和综合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高金亭, 缪丁丁, 黄诗栋, 程新生, 王甫誉, 郑永彬, 索质君, 林树俊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06
    摘要   HTML ( 1266)     PDF(1237KB)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时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cute pancreatitis associated lung injury,APALI)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我院收治的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乌司他丁治疗;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0,3,7,10天分析患者动脉血气,以血PaO2与吸氧浓度比值(PaO2/FiO2)、呼吸频率和肺部X线检查等为观察指标,同时抽取静脉血以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8及DAO水平的变化,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肺损伤发生率和对肺损伤疗效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APALI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5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肺损伤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且血清中TNF-α、IL-8及DAO的数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在治疗SAP时具有协同作用,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有显著预防和治疗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ACE和TAI在单发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辅助性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金沅武, 赵媛, 李亚威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07
    摘要   HTML ( 1501569108)     PDF(1302KB)

    目的 比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肝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TAI)在单发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辅助性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94例行手术切除的单发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术后辅助性介入方法不同,分为TACE组(n=49)和TAI组(n=45),同期选取术后均未行预防性介入治疗的30例作为对照组。TAI组采取单纯化疗药物灌注化疗,TACE组采用化疗药物与碘油混悬剂,所有患者随访至2016年9月,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利用Kaplan-Meier分析三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结果 TACE组和TAI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14.3%和13.3%,均低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患者术后2年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21.4%和30.3%,均低于TAI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中位无复发生存期,TACE组34.30个月,TAI组24.71个月,对照组12.90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228,P<0.001)。结论 相比于TAI,TACE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2年和3年复发率,延长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影像学研究
    可视化3D影像在发现肝右动脉变异及其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谢于, 郑慧瑛, 郝法涛, 王政, 段伟宏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08
    摘要   HTML ( 283)     PDF(1458KB)

    目的 研究可视化3D影像在发现肝右动脉变异及术前规划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41例涉及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的患者腹部薄层CT,将原始资料以DICOM格式存储,进行3D转化,在3D模型中提取肝动脉,观察肝右动脉的起源、走形,了解其立体解剖关系,制定术前规划,最后将术前3D影像发现的变异情况与术中探查结果对照。结果 通过可视化3D影像,本组41例中术前共发现肝右动脉变异8例,术前规划时提前预警了外科医师,术中注意肝右动脉的走形。术中探查结果发现可视化3D影像对变异肝右动脉诊断准确率为100%,避免了误判误伤肝右动脉的发生。结论 可视化3D影像可在术前对变异的肝右动脉做出准确判断,对个体化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详实的术前规划,避免了术中的误判,增加了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 
    张军, 王春, 马周鹏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09
    摘要   HTML ( 291)     PDF(1573KB)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的CT表现,以提高对EAML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6月经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诊治的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肝脏EAML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5例均为单发,CT显示肿瘤位于肝右叶3例,左叶1例,尾状叶1例;4例类圆形,1例分叶状;大小4.9 cm×4.1 cm~15.1 cm×21.3 cm,界限均清楚。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肿块,1例内见斑片状脂肪密度影。增强动脉期5例呈中度到明显强化,3例门静脉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呈相对较高密度,呈“快进慢出”强化模式,另2例强化程度降低呈较低密度,呈“快进快出”强化模式。3例强化不均匀,可见明显强化区域和无强化的坏死区以及畸形血管影混杂分布,其中1例另见无强化片状脂肪密度灶;2例强化较均匀,内部见少许纤细血管影分布。3例延迟期见轻度强化假包膜影。5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38个月,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 肝脏EAML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对其诊断及鉴别有较大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大鼠脂肪干细胞对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倪孝龙, 何其宽, 赵炜嘉, 余华军, 鲍海力,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10
    摘要   HTML ( 2251)     PDF(1903KB)

    目的 探讨大鼠脂肪干细胞在大鼠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并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构建稳定细胞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组(IR组)、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脂肪干细胞回填组(ADSCs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上腹正中切口,暴露并离断肝脏韧带,不做其他处理。IR组用动脉夹夹闭肝门阻断血流,肝素注射液灌注15 min,不给药。ADSCs组在肝素注射液灌注后30 min尾静脉注射1×106 ADSCs。手术后24 h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线粒体活性;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Bax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AST和ALT水平、MDA含量较高,SOD含量较低(P<0.05),线粒体活性较弱。病理切片结果显示,IR组肝细胞出现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严重。Western blotting 结果显示IR组较假手术组ICAM-1、Bax表达增多。与IR组相比,ADSCs组AST和ALT水平、MDA含量较低,SOD含量较高(P<0.05),线粒体活性较强,炎性细胞浸润较少,ICAM-1、Bax表达减少。结论 大鼠脂肪干细胞对大鼠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程度进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司他丁联合粉防己碱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钟毓杰, 刘忠民, 黄勇平, 邱晓俊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11
    摘要   HTML ( 291)     PDF(1425KB)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联合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均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HIRI组)、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TI组)、粉防己碱预处理组(TET组)及乌司他丁联合粉防己碱预处理组(UTI+TET组),每组8只。五组分别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kg)、生理盐水(5 mL/kg)、UTI(5 mL/kg)、TET(5 mL/kg)以及UTI(5 mL/kg)+TET(5 mL/kg)。于肝缺血再灌注6 h后收集大鼠血清及肝组织标本。检测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大鼠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大鼠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kappa B,NF-κB)p65的表达水平。结果 (1)HIRI组、UTI组、TET组及UTI+TET组血清LDH活性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1),HIRI组及TET组血清ALP活性均较Sham组升高(P<0.05,P<0.01),但UTI组、TET组及UTI+TET组血清LDH及ALP活性均明显低于HIRI组(P<0.01);UTI+TET组血清LDH及ALP活性明显低于TET组及UTI组(P<0.01)。(2)HIRI组、UTI组、TET组及UTI+TET组肝组织中MPO活性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P<0.01)、GSH-Px活性均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1);但UTI组、TET组及UTI+TET组肝组织中MPO活性均显著低于HIRI组(P<0.01)、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HIRI组(P<0.01);UTI+TET组肝组织中MPO活性均显著低于TET组及UTI组(P<0.01)、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TET组及UTI组(P<0.01)。(3)HIRI组、UTI组、TET组及UTI+TET组肝组织中NF-κB p65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1);UTI组、TET组及UTI+TET组肝组织中NF-κB p65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HIRI组(P<0.01);UTI+TET组肝组织中NF-κB p65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UTI组及TET组(P<0.01)。结论 UTI联合TET对HIRI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体内抗氧化能力及下调肝组织中NF-κB p65表达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义CD147分子对人胆管癌细胞株侵袭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易为民, 彭创, 厉鸥, 郭超, 黄喆, 谭朝霞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12
    摘要   HTML ( 295)     PDF(1669KB)

    目的 探讨反义CD147分子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反义CD147分子片段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将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分为三组:(1)反义CD147组,运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asCD147-pcDNA3.1(-)转染QBC939细胞;(2)空质粒组,运用pcDNA3.1(-)空质粒转染QBC939细胞;(3)对照组,运用DMEM常规处理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各组QBC939细胞的生长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对三组QBC939细胞中的CD147、MMP-2、MMP-9、TIMP-2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对应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构建了携带反义CD147分子片段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MTT法检测显示:三组QBC939细胞的生长曲线及对数生长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RT-PCR法检测显示:反义CD147组QBC939细胞中CD147和MMP-2分子的mRNA表达均低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P<0.05),且空质粒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反义CD147组QBC939细胞中MMP-9和TIMP-2分子的mRNA表达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反义CD147组QBC939细胞中CD147和MMP-2分子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空质粒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反义CD147组QBC939细胞株中MMP-9和TIMP-2分子的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反义CD147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生长无影响;(2)反义CD147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MMP-9和TIMP-2的mRNA表达及对应蛋白表达无影响;(3)反义CD147降低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CD147和MMP-2的mRNA表达及对应蛋白表达,可能会降低胆管癌细胞株的侵袭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通道蛋白AQP2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多柔比星耐药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叶龙云, 潘洁雪*, 余正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13
    摘要   HTML ( 1155)     PDF(1528KB)

    目的 探索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耐药的机制,为进一步提高HCC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提供前期探索。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DOX处理后的上皮间质化转变(EMT)的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干性标记CD133的变化情况,使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DOX处理后的细胞机制变化。结果 DOX能诱导HCC细胞发生上皮间质化转变,并且能提升HCC细胞CD133的比例(3.5% vs 35.5%,P<0.05);基因芯片提示HCC细胞内水通道蛋白AQP2基因显著上调;敲降AQP2基因后,能显著减弱DOX诱导HCC细胞产生EMT的效果。结论 水通道蛋白AQP2在肝细胞肝癌多柔比星耐药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降低AQP2的表达可以减弱多柔比星诱导肝癌细胞上皮间质化转变的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腹腔镜下吸引器钝性分离技术在急性胆囊炎手术中的应用技巧 
    李盛泽, 包丽溱, 黄云华, 蔡辉华, 陈学敏, 孙冬林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14
    摘要   HTML ( 732)     PDF(1392KB)

    目的 探讨并总结腹腔镜下吸引器钝性分离技术在急性胆囊炎手术中的应用技巧。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住我院的5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行腹腔镜手术中运用吸引器钝性分离技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2.5±16.8)min,术中出血量(33.6± 25.3)mL,无中转开腹病例。其中术后3 d发生少量胆漏伴感染1例(10 mL/d),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其余病例均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8±2.4)d,平均随访3个月,均无异常。结论 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术中合理使用吸引器钝性分离技术将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胆道损伤,增加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3例临床体会 
    唐小凡, 刘续宝, 柯能文, 谭春路, 田伯乐, 胡伟民, 李可洲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15
    摘要   HTML ( 142352)     PDF(1162KB)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本院施行PD的173例临床资料。结果 173例PD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胰腺癌83例(48.0%),十二指肠乳头腺癌28例(16.2%),胆管癌22例(12.7%),壶腹癌12例(7.0%),神经内分泌肿瘤8例(4.6%),其他20例(11.6%)。术后并发症:低蛋白血症172例(99.4%),肝功能不全56例(32.4%),肺不张或者肺部感染35例(20.2%),胰瘘28例(16.2%),胸腔积液21例(12.1%),腹腔出血3(1.7%),胃肠吻合口瘘1例(0.6%),上消化道出血1例(0.6%),死亡2例(1.2%)。结论 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精细的手术操作,特别是胰瘘的预防和处理是成功实施PD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35例手术体会 
    夏中平, 闻久辉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16
    摘要   HTML ( 141)     PDF(1393KB)

    目的 总结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35例临床资料。结果 3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施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32例,施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囊肿切除+胆总管修复+T管引流术1例,施行单纯肝左外叶切除2例。术中发现主胰管损伤1例,门静脉损伤1例,均于术中修复治愈;术后胰漏2例,胆道逆行感染1例,胰腺炎1例,胆漏3例,均经保守治愈。随访时间1~15年,肝总管胆肠吻合术28例中,除1例因胆总管囊肿癌变术后2年死于复发,其余27例疗效参照Chaudhary标准,优21例(77.8%),良5例(18.5%),差1例(3.7%)。结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治疗,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确定性术式首选胆总管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恰当处理术中关键细节,可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RCP取石网篮在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中的应用体会 
    于洪武, 代伟, 张芸, 郑欣, 王宝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17
    摘要   HTML ( 520)     PDF(1170KB)

    目的 探讨ERCP取石网篮在腹腔镜胆总管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ERCP取石网篮行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23例。结果 ERCP网篮取石组(23例)中,19例一次取石成功,取出结石1~5枚,大小0.5~2.5 cm;另3例2次取石成功,原因是第一次网篮进入肠道所致;1例3次取石仍未成功,改用胆道镜直视取石。本组手术时间65~130 min,平均(101.52±17.61)min;COOK螺旋网篮取净结石时共耗23~135 s,平均(78.39± 34.97)s。回顾3年前利用胆道镜下奥林巴斯四角形网篮取石24例数据资料,手术时间80~185 min,平均(114±23.3)min;取净结石时共耗时18~55 min,平均(31.4±8.2)min。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取石耗费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腹腔镜下应用ERCP取石网篮抓取胆总管结石取石率高,简单、方便、安全,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 
    朱昱, 戴启强, 顾玲玲, 吕尚东, 方哲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18
    摘要   HTML ( 9376)     PDF(1216KB)

    目的 探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我科31例行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7例一次性取净结石,其余4例在术后复查时发现少量残余结石。术后无胆漏、胆道出血、胆管狭窄发生。结论 对于肝内、外复杂性胆管结石,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方便、残石率低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层螺旋CT对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高慧, 李延静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19
    摘要   HTML ( 174)     PDF(1465KB)

    目的 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y cell angioma,LCA)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间经病理及临床确诊的3例LCA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3例平扫均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影;动脉期增强表现均为轻度不均匀强化,动脉期显示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平扫;延迟期病灶填充,与周围脾脏实质强化一致。结论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多层螺旋CT的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应用于临床上该类患者的诊断及脾脏的切除术式的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交流
    胆胰疾病并发非酒精性韦尼克脑病4例及文献复习 
    吴斌, 刘枭荣, 陈飞, 陈敏捷, 钟征翔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20
    摘要   HTML ( 144)     PDF(1128KB)

    目的 探讨胆胰疾病并发非酒精性韦尼克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因胆胰疾病禁食并发韦尼克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住院期间发生的非酒精性韦尼克脑病多因长期禁食引起维生素B1缺乏,缺乏典型症状,及时补充维生素B1症状可明显缓解。结论 非酒精性韦尼克脑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易延误,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胆总管囊肿术后癌变一例 
    卢昊, 许小亚, 梁宇, 郭栋, 郝法涛, 段留新, 刘全达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21
    摘要   HTML ( 310)     PDF(1448KB)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一例 
    龚道军, 俞世安, 厉学民, 周海华, 李仓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22
    摘要   HTML ( 148)     PDF(1437KB)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献综述
    争议之中的肝血管瘤治疗指征 
    李廷军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7, (2)   DOI: 10.11952/j.issn.1007-1954.2017.02.023
    摘要   HTML ( 159748)     PDF(1168KB)

    ]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大多数肝血管瘤可临床观察及保守处理,仅有少数病例特别是巨大的血管瘤或有症状的血管瘤需要采取外科治疗。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肝血管瘤的治疗指征尚无统一的意见,作者查阅大量文献予以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级检索
作者中心 编辑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部公告 更多>>
学术出版中AIGC使用边界指南-中文版
《肝胆胰外科杂志》出版伦理规范
我刊积极参加“不忘初心,助力基层”公益活动
本刊荣获202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肝胆胰外科杂志》2022年终盘点
学术出版规范 |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
重点号 更多>>
2023年第12期 | 专题 | 胆胰肠结合部疾病
《肝胆胰外科杂志》2024年选题指南
2023年第11期 | 讲座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2023年第8期——讲座
2023年第7期——讲座
2023年第6期——专家笔谈及讲座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热点文章推荐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更多>>
本刊对来稿中图表的制作要求
《肝胆胰外科杂志》微信公众号手术视频征集通知
本刊关于稿件中作者署名的要求
本刊关于参考文献引用及著录的要求
本刊关于投稿时OSID注册及内容上传的相关事项
肝胆胰外科杂志拟聘审稿专家登记表
《肝胆胰外科杂志》OSID码创建流程及投稿要求
《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年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附件
视频中心 更多>>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编辑出版: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1室
邮编:325035
电话(传真):0577-86699363
电子信箱:gdywkzz@vip.126.com
网址:https://gdy.qk.wmu.edu.cn
公众微信号:肝胆胰外科杂志
关于本刊  
我刊沿革
专家介绍
高被引文献
总编寄语
引文报告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Copyright © 2017 肝胆胰外科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传真:0577-86699363 E-mail: gdywkzz@vip.126.com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A411室 邮编:325035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